浪浪山「翻车」,这事儿冤吗?

影视宣发不应该“唯流量论”,电影不是流量游戏,它是情感联结的艺术。成千上万观众走进同一个故事里,在黑暗中为小猪妖动情、欢笑、流泪,这本身就已足够隽永。

作者:冼豆豆

编辑|晶晶

排版:苏沫

2025年暑期档即将落幕,《浪浪山小妖怪》(以下简称《浪浪山》)以“无名小妖取经记”的崭新视角,成功入驻国产动画赛道,凭借其极具中国古典美学意境的绮丽画面、细腻的情感表达,瞬间变身票房黑马。电影上映仅第二天,票房便以飞速的姿态破亿,豆瓣评分8.6,原本的形势一片大好。

片中小猪妖作为「社会的边角料,妈妈的小骄傲」让无数北漂深夜泪崩,还有猪妈妈守护家庭的桥段也是一大泪点。与影片相关的延伸讨论,如「小人物的理想主义」、「在困境中坚守本心」等,精准触达打工人、平凡人的内心,引发集体情绪共鸣,被观众称为「真正属于我们普通人的电影」,绽放出温暖、感人的电影语言。

然而,近日,小红书主办的线下观影活动,邀请来傅首尔、苏敏为影片背书站台,却扭转了《浪浪山》的舆论风向。傅首尔在活动中结合自身离婚经历,提出“13岁孩子已有独立人生观”“父母应学会放手”等观点,认为猪妈妈不必再小心守护小猪妖;苏敏则结合自己“出走的决心”的标签,将猪妈妈一并解读为家庭中的被困者,公开呼吁“她该离开浪浪山”,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

傅首尔和苏敏阿姨的女性主义言论,原本可以在《出走的决心》或脱口秀舞台上轻松展现,但是在《浪浪山》中却找不到任何女性话题的痕迹,这是一部缺乏任何性别倾向的电影。傅首尔和苏敏的发言与影片中家庭的牵绊和家人是坚实后盾等核心思想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该观影活动视频流出后,社交平台瞬间掀起了一场热潮,男性观众质疑片方是否是“蹭”了《黑神话》男性向热度,然后“借”女权话题来收割女性市场,女性观众则认为影片是“用男性视角消费女性牺牲”,家庭观众怒斥“合家欢电影夹带离婚私货”。随后,#傅首尔 浪浪山小妖怪#等话题阅读量破千万,票房增速放缓,宣发翻车引起的口碑争议成为行业焦点。

无需修改,返回原始内容:01

流量反噬的经典案例,如著名的《卡萨布兰卡》电影中,Rick Blaine(哈里森·포特饰)和 Ilsa Lund(英格丽·褒曼饰)之间的复杂情感纠葛,展现了流量反噬的典型特征:Ilsa Lund在战争期间与Rick Blaine保持了密切关系,然而战争结束后,她却选择了留在法国与其他爱人重聚,这导致Rick Blaine的感情世界遭到严重的撼动。

傅首尔和苏敏的“离婚独立女性”标签,鲜明地展现出她们的个性特征,而影片中的小妖出山和守护家庭的温情内核,却与此标签存在明显的割裂感。正如网友们所讥讽的那样,“请素食者推广烤肉店”,这是一种自杀式的营销策略。

宣发团队尝试趁取女性主义热潮之机,通过引爆争议人物的争议话题,却忽视了动画电影的纯净受众,亲子家庭和打工人更渴望的是大众情感的共鸣,而不是加入激烈的性别话题辩论。

傅首尔之前就因为《再见爱人》的离婚争议在网络上积累了大量负面舆情,苏敏的逃离家庭自驾游事件也因为曝光过多导致大家审美疲劳。宣发方和执行方此前显然没有谨慎评估她们的言论可能引发的群体对立和口碑反噬,甚至在对性别议题敏感度极高的小红书平台策划活动,结果引发了“男女互撕、影片遭殃”的局面。

从傅首尔近两年的路人盘来看,她的“离婚女性宣言”早已失去群众基础。傅首尔将复杂家庭关系简单化为父母与孩子的独立问题,愈发将女性主义变成了一门生意,有观众直言:“她将离婚演讲稿搬上《浪浪山》活动现场,仿佛在婚礼上推销离婚协议。”

然而苏敏作为出走家庭的符号化人物,她对猪妈妈的解读被网友一针见血指出——扭曲了角色动机。影片中猪妈妈的牺牲是传统东方家庭里逃不掉的责任与爱的矛盾,而苏敏将其简化为“压迫与逃离”,本质上是对创作意图的断章取义。

面对激烈的争议,导演在采访中突然转变话题,详细解释了老和尚的身份细节,却被批评为“答非所问”;监制转发了苏敏博文的言论行为,引发更多的猜测和解读,认为这是“官方背书争议言论”,这进一步加剧了矛盾。

片方既想通过傅首尔、苏敏吸引女性观众,然而又试图捆绑《黑神话:悟空》来吸引男性观众。结果,这一尝试陷入了尴尬的“既要又要”的局面,男性观众认为宣发的内容“讨好女性”,而女性观众则质疑影片“消费女性苦难”,最终两头都无法满意。

02

营销与内容的错位,如同一个复杂的双簧琴,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对营销策略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营销人员通常会将内容视为一种工具,用于推广品牌、传递信息和吸引客户,但是内容的真正价值在于能够与营销策略融合,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反之,如果营销策略不考虑内容的价值,那么内容将变成一个单纯的广告噪音,无法真正地吸引和留住目标客户。因此,在营销策略中,内容和营销之间的协调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浪浪山小妖怪》的内容上的成功还源于对“普通人上升通道被堵死”的深入挖掘,而宣发应该强化这一内核。例如,可以邀请影视民工、横店跑龙套小演员分享“剧组加班奋斗史”,将他们的真实故事展现出来,激发观众的共鸣。如果真的非常想要蹭女性话题,邀请董明珠女士发布一条观后感,她可以谈谈自己在格力的成长史、独自抚养孩子长大不容易的经历,这不是更贴题吗?

归根到底,还是如今的影视宣发过于路径依赖、急功近利,把流量热搜当成唯一指标,即便《浪浪山》不翻车,以后也会有“花果山”“太行山”等宣发翻车,这可能是给行业的一个启示信号。

争议人物、流量明星、热搜体质嘉宾虽然能短期短暂地提升影片的热度,但若是与作品的调性存在本质的冲突,反而会稀释口碑,或者反噬影片。小红书作为女性向平台,在此次活动中,平台未对嘉宾的言论风险进行预判,反而通过#薯你最懂浪浪山#等话题强化对立,暴露了算法推荐机制下标签化营销的弊端。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宣发策略体现了出色的思路,以中国动漫的崛起为中心,聚焦中国动画技术的突破和反叛精神,为避免陷入价值观争议,采取了明智的选择。

实际上,走进群众,真正观察一下生活,就会发现,在现实中,频繁提到“女权”并且“出走”的女性是少数(相对于十几亿的人口来说),热衷讨论女性主义的人集中在大城市。然而,一个院线电影想要实现大爆炸式的成功,需要依靠下沉城市大众的力量。

十几亿中国人传统的家庭观、婚姻观不会在短期内发生质的改变,《浪浪山》的小猪妖和猪妈妈作为热门讨喜角色,本身就很符合国人对传统家庭的期待,再加上它注入了“普通人取经难的灵魂”,约等于新编《西游记》+现实主义共情力,明明可以打成王炸,宣发偏偏要“另辟蹊径”,只能一声叹息。

03

当电影成为社会议题的“替罪羊”,电影业者和观众都感到困惑和沮丧。

《浪浪山》的宣发争议并不是没有价值,它折射出影视行业存在已久的内容与营销割裂的深层矛盾。资本和宣发方渴望通过“性别对立”“代际冲突”等一系列近年来互联网上的大热议题快速变现,一切宣发工作围绕着热搜展开,却忽视了作品本身,把“内容本位”变成“热搜本位”。当宣发将电影内容简单粗暴地转化为一个个争议标签、热搜话题词,把作品变成争议话题的战场,本质上是对创作者劳动的不尊重和践踏。

对比《长安三万里》、《哪吒》系列等动画电影宣发成功案例,可以看出,真正的长线爆款往往“去议题化”,它们不刻意迎合任何群体,而是通过扎实的故事与情感,自然引发跨圈层共鸣。

《浪浪山》生硬迎合女性引发热议,导致两边不讨好、多方失守,现在倒是热搜上榜了,也算是求仁得仁。

这次宣发争议风波,本质是一场真诚内容与投机营销的激烈较量。当宣发方试图用争议人物撬动流量时,却忽视了观众走进影院,是为了猪妈妈一句挂在心头的“多喝热水”,小猪妖一只挂在身上的葫芦水壶,而非一场激烈的针锋相对二元对立的辩论赛。

这场风波给行业的启示是,影视宣发不应该“唯流量论”,电影不是流量游戏,它是情感联结的艺术,成千上万观众走进同一个故事里,在黑暗中为小猪妖动情、欢笑、流泪,这本身就已足够隽永。

影视宣发唯有尊重作品内核、敬畏观众智商,才能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守住内容的长线价值。借用一位影迷的话:“我们不是反对讨论性别,而是反对用性别议题谋杀一部好电影。”当电影行业学会用真诚替代算计,用共情消解对立,或者说,实现人性化的创作精神,才能真正回到“让观众笑着流泪”的电影黄金时代。

  •  主题颜色

    • 橘色
    • 绿色
    • 蓝色
    • 粉色
    • 红色
    • 金色
  • 扫码用手机访问

© 2025 www.trjyy.com  E-Mail:[email protected]  

观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