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首惊喜影展在北京召开,秦沁刚刚下飞机,就急速前往电影节举办地檀谷。望着道路两旁贴满了电影节的海报宣传,秦沁感到有点目瞪口呆。看着道路两旁人潮汹涌,大家都匆忙朝着影院走去,他终于对自己的短片《杀了那只鸡》入围这个被誉为“中国的圣丹斯”的电影节有了切实的感受。
《杀了那只鸡》讲述的是27岁的李显翼在清明回农村老家时被叮嘱要买一只鸡回去用作祭祖,这对他来说是一份极度痛苦的任务。李显翼极度恐惧鸡,这让他脑筋寸断。而更让他苦恼的是不接受自己性取向的母亲周雨柔不仅希望他隐藏自己的身份,甚至还帮腔亲戚逼迫自己和村里的小兰相亲。痛苦的李显翼真正可以诉说的对象只有那只即将被杀的鸡。在那次以相亲为目的的饭局上,面对奶奶、姑妈还有相亲对象小兰的夹击,李显翼提起了菜刀。可李显翼最终没有狠心杀了那只鸡,被逼到崩溃边缘的他向所有人呐喊出自己内心的苦楚,而母亲周雨柔也不得不面对自己一直逃避的事实。最终,两个人开启了一场久违的对话。
返回到2023年的夏天,秦沁完成了剧本写作,策划着要回老家云南大理的某些景点勘景。实际上,在他写剧本时,他的脑海中已经想象着在大理拍摄这些场景的可能性了。然而,运气不佳,在回大理前一天,秦沁却突然扭伤了自己的脚踝。因此,他只能选择全程坐着轮椅或拄着拐杖来勘景。
看着从小一遍遍经过的水稻田地、四合院和湖泊,秦沁充满了兴奋之余,也有担忧。他如何在这个充满亲戚邻里的小村庄里,让大家协助他把这个不知从何讲起的故事拍出来?
剧组一半的成员是村子里的村民,秦沁巧妙地将他们转化为剧组的后勤部队。其中有的阿姨每天为组员准备美味的家常饭菜,有的大叔则组成了司机车队,负责大家的通勤和交通。许多热心的村民不仅免费提供了拍摄场地,还热情地欢迎美术组就地取材,进门看到合适的“道具”就将其搬运到片场。据说,片子室内的置景图片后面被艺术院校用作教学范例。剧组另一半的组员则是秦沁读书时期的同学,他们从全国各地飞到了大理,大家大多都是和秦沁合作过的。然而,他们更多的是被秦沁的激情和故事的热情所打动。
拍摄这部短片最难的地方可能是对鸡的选角和调度。影片的主角除了李显翼和母亲周雨柔以外,还有那只鸡。秦沁说,他去了很多邻居亲戚家去看鸡,挑选鸡。最终,他找到了一个最有眼缘的鸡,这只鸡在拍摄中表现得非常配合,拥有很高的灵气,基本不会乱动乱叫。你把它放在哪儿,它就乖乖地待在那里,你喂给它食物,它就乖乖地吃。 剧组甚至还为这只主角鸡找了一个鸡的替身,因为有鸡被装在麻袋里还有各种提着鸡走动的戏,剧组都是在非必要时候使用替身鸡演出,担心主角鸡会太累没有了朝气,然后影响拍摄。导演说,这只主角鸡现在仍然在大理的他外婆家被好好的养着。大家决定不杀它,就在片子里一样,把它养到直到它去世。
秦沁提到拍摄这个主题在农村老家来说颇具挑战性。这样的主题和设定不知大家如何思考。“直到现在许多我的亲戚仍然在请求我给这个片子的链接想要观看,我都还没有勇气将其分享给他们,实质上就是和片子里的主题相同。我们都可以做自己,但是我也需要考虑我父母是否因为我的做自己而承担许多不该他们承担的压力。如果是,那我选择保护他们。我可以不被看见,但是人群中总是混迹相似的我们,那么这个短片就是希望这个人群被看见。”
短片在影展上放映结束以后,提问环节观众络绎不绝地举着手,渴望参与讨论。走出影院,秦沁说,这就是我们拍摄这个影片的初衷吧。